原标题:汽车吃肉,眼镜喝汤?小米YU7带飞"含米量"基金收益40%+,智能眼镜ETF却集体沉没!
警惕智能眼镜"伪风口"!小米汽车基金狂飙40%说明产业链ETF赚钱只看"含米量",不看概念热度。
作者 |
市值风云基金研究部
编辑 | 小白
6月26日晚,小米首款SUV车型YU7正式发布,小米集团创始人、董事长兼CEO雷军宣布,YU7售价为标准版25.35万元。
就当雷军宣布完价格,回到后台喝口水的功夫,这三分钟,小米YU7卖了二十万台。
(来源:网络公开数据)
就在同一场发布会上,除了小米YU7,雷军还宣布了小米家族新成员的加入—小米旗下首款AI眼镜上线,直接对标Meta大卖的Ray-Ban,价格便宜15%左右,支持语音通话、拍照录像和同声传译等功能。
(来源:网络公开数据)
小米汽车独好!押注“含米量”基金,收益已超40%
遥想去年,由于小米集团充足的现金流和成熟的工业链以及小米CEO雷军独一无二的营销能力,风云君格外青睐小米相关的ETF并做出了相关分析,感兴趣的老铁可以扫描以下二维码进行阅览。
(来源:市值风云APP)
需要注意的是,看好小米汽车,并不代表看好整个新能源车产业,近几年来,新能源车企倒闭的新闻层出不穷,目前仍健在的新能源车企绝大多数仍处于亏损状态,破产重组随时可能发生。
尽管就在这月中国一汽、东风汽车、广汽集团、赛力斯、比亚迪等多家主流车企同步发表声明,承诺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压缩至60天以内,汽车产业链中的零部件产商依然是没有多少话语权的,并不会直接利好整条汽车产业链。
因此风云君看来,看好小米汽车,想配置小米,可以配置在去年风云君关于小米分析报告中整理出来的“含米量”高的指数基金和偏股型基金。
Choice数据显示,以下“含米量”高的相关基金中,2024年平均收益为21.5%,今年以来平均收益为23.5%。如果当时有因为该文章配置相关标的的投资者,持有到现在收益少说也有40%,风云君在此恭喜各位。
(来源:Choice数据,市值风云APP制表)
智能眼镜“非刚需”痼疾犹存,谨慎看待消费电子替代叙事
除了小米YU7,昨天的另一个重磅炸弹是小米眼镜,雷军推出小米眼镜的行为被业内人士戏称:“AI眼镜的产业链成熟了,雷军摘完汽车的桃子后要来摘AI眼镜的桃子了”。
作为小米AI眼镜的对标产品,Meta Ray-Ban在过去两年销量已超百万,这验证了AI眼镜商业模式的可行性,也在行业内掀起了一场“百镜大战”。
网络公开数据显示,2025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,出货量预计突破1200万台,同比增长18.3%,中国市场表现尤为亮眼,线上销量同比激增113.8%。
目前国内智能眼镜产业上中下游主要分成芯片、光学、传感器核心生产、组装和生态应用三个环节,以上三个环节都与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(931494.CSI),中证智能消费主题指数(930648.CSI),国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(980030.CSI)息息相关。
(来源:Choice数据,市值风云APP制表)
可以看出,无论是智能穿戴、光学元件抑或半导体制造、声学模组,以上三大指数都均有涉猎,而跟踪以上指数的ETF共有7只,今年以来回报均为负收益。
(来源:Choice数据,市值风云APP制表)
除此之外,VRETF(159786.SZ)是目前市面上唯一一只跟踪中证虚拟现实主题指数的ETF基金。
(来源:市值风云APP)
该指数的权重重点放在了电子零部件、面板、数字芯片设计等上游行业中,但是中下游软件、媒体等也有涉猎,可以说这个指数基本上做到了对于VR产业链的全覆盖。
以上标的都是投资者掘金智能眼镜产业链这条赛道不错的投资选择。
不过需要注意的是,智能眼镜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不是必需品,纵使它近段时间以来热度持续攀升,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,这并不是下一世代的个人必备单品。
此外,智能眼镜的硬伤便是不优先满足近视人群,而不近视的人也没有天天戴眼镜的需求,购买以后放着蒙灰的概率更大,投资者切记谨慎看待,切莫被市场情绪所裹挟。
免责声明:本报告(文章)是以市场公开信息(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、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)为核心依据的独立第三方研究;市值风云力求报告(文章)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,但不保证其准确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等;本报告(文章)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仅供参考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市值风云不对因使用本报告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。
以上内容为市值风云APP原创
未获授权 转载必究